(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全球最大的食品饮料公司——瑞士巨头雀巢(Nestlé)的治理危机似乎正向更深处发酵。
9月17日,据雀巢集团官方网站消息,现董事会主席保罗·布克(Paul Bulcke)决定提前卸任董事会职务,副董事长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接任董事长一职。
值得注意的是,布克原计划于2026年4月才退休,而其“闪电下课”距离雀巢前CEO傅乐宏(Laurent Freixe)因“办公室恋情”丑闻被解雇,也仅过去15天。
布克的仓促离场,或是这场高层动荡的终章。但在外界眼中,向来以稳健、审慎乃至刻板著称的雀巢,短短13个月内上演了两位CEO下台、一位董事长“引咎”的极端戏码,无疑是雀巢业绩下滑与治理模式陈旧的集中爆发。
人事“多米诺”:从CEO丑闻到董事会“逼宫” 保罗·布克的离任,是一场被投资者“倒逼”的权力更迭,他也成为雀巢近20年来首位“被辞职”的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保罗·布克出生于1954年,1979年加入雀巢集团,从市场营销培训生做起,曾担任雀巢葡萄牙市场总裁、雀巢德国市场总裁、雀巢公司CEO等,至今已在雀巢公司工作46年、掌舵8年。
保罗·布克(Paul Bulcke)
尽管在雀巢官网上,公司仍为保罗·布克维持着最后的体面,“为表彰他长期的辛勤付出,我们已授予保罗‘名誉董事长’称号。”保罗·布克本人也表示,“我对雀巢新的领导层充满信心,并坚信这家伟大的公司面向未来具备良好的基础。现在是我退下来的合适时机,以加快既定的过渡,让巴勃罗和菲利普进一步推进雀巢的战略,并以全新视角引领公司。我祝愿整个‘雀巢大家庭’未来一切顺利。”
但据英国《金融时报》,雀巢投资者此前就呼吁董事长Paul Bulcke辞职,原因是近一年内公司已有两位CEO离职,且Freixe的任命和对其行为的调查方式,加剧了对公司治理和决策的担忧。他们指责Bulcke造成了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不稳定和业绩不佳。
“(Bulcke)辞去董事长职务,而不是等到明年四月,这事关体面和尊重,”雀巢一位前30大股东在谈到董事长预定的离职日期时表示,“Bulcke已经失去了投资者的尊重和信任。”
实际上,在公司的内部治理中,雀巢引以为傲的“瑞士精度”确实正在遭遇挑战:过去一年,集团高层变动频繁。
9月1日,雀巢集团董事会宣布,费耐睿(Philipp Navratil)被任命为雀巢集团CEO,接替被解雇的傅乐宏(Laurent Freixe),立即生效。据路透社报道,最早的匿名投诉来自公司内部热线,今年春季有消息指出傅乐宏与一名直属下属(市场经理)关系暧昧。雀巢经调查发现,傅乐宏确实与一名直属下属存在“未披露的恋爱关系”,这违反了公司的《商业行为准则》。
但值得注意的是,傅乐宏刚刚升任CEO一年。去年8月,雀巢公司宣布曾掌舵8年的原CEO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离职。同年9月,傅乐宏接任。
对于雀巢此番下定决心提前换掉董事会主席,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快消行业分析师林岳向观察者网表示,根本原因是投资者对管理层信任的动摇,一年内两换CEO,短期看已经影响到股价走势,长期看也损害了公司的战略连续性。
晶捷互动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也指出,本质上是对近一年中,高层频繁变动所引发的投资者质疑、公司治理与透明度诉求的回应。
“此举既是修复市场信心、完成权力交接的必要动作,也为雀巢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治理、优化战略与强化执行的契机。若新任领导层能够把握这一窗口,可有效整合战略、重建投资者信任,并在增长与利润上实现突破,这场动荡或许是雀巢重新加速的‘必要阵痛’。”
业绩失速,“空降兵”能否更新雀巢DNA? 目前来看,雀巢这艘拥有159年历史、年销售额近千亿瑞士法郎的消费品航母,正驶入一片充满未知与颠簸的水域。
近几年,雀巢销售增长乏力,公司股价自2022年以来累计下跌逾40%,成本高企导致利润空间受压,债务水平也超过了同业竞争对手联合利华等公司。
据雀巢最新财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额为442.28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1.8%;净利润为50.65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10.3%。其中,雀巢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24.7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6.4%。
而即将走马上任的新董事会主席巴勃罗·伊斯拉(Pablo Isla),自然被寄予厚望。同时,雀巢宣布自10月1日起任命迪克·博尔(Dick Boer)为首席独立董事并担任董事会副董事长。这意味着,新董事长和新CEO将携手“全面接管”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凸显出雀巢经营现状的严峻性。
巴勃罗·伊斯拉 (Pablo Isla)
值得注意的是,巴勃罗·伊斯拉是雀巢百年历史上首位“空降”董事长,过往该职位人都来自公司内部体系培养的人才。
资料显示,巴勃罗·伊斯拉曾执掌西班牙时尚零售巨头Inditex集团(Zara母公司)长达17年,任内将Inditex集团的市值从数十亿欧元一路推高至近800亿欧元,以卓越的领导力著称。伊斯拉也多次被评为欧洲表现最佳的CEO之一,这一背景使得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他寄予厚望。
陈晶晶指出,巴勃罗·伊斯拉上任后的首要考验,是在治理动荡后迅速修复市场信心。他需要以稳定、透明的策略回应投资者,并在内部重建员工信任与组织文化。更深层的挑战,则是如何在增长放缓、利润承压的背景下,进行战略再定位、重拾市场竞争力。“长期而言,唯有建立以可持续与数字化为驱动的增长模式,雀巢才能稳固其全球食品巨头地位。”
林岳也强调,巴勃罗·伊斯拉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投资者信心,而这也需要战略落地来支撑,“任何战略摇摆、执行偏差都会雪上加霜,因为雀巢当下面临市场增长放缓的问题,因为雀巢当下面临市场增长放缓的问题,出生率下降影响了核心业务,股价已在过去5年缩水了三分之一,投资者已经没有太多耐心。”
针对雀巢的未来发展,陈晶晶则进一步建议,当下其营收、利润双双承压,尤其中国市场的下滑更为突出。在此背景下,公司必须从战略聚焦、业务优化与治理改革三方面同步发力。
“从战略角度来讲,长期以来,雀巢的战略常被批评为‘大而全’。在增长放缓的环境下,它需要优先押注高增长、利润率更高且需求明确的板块。对于低增长或高风险业务,应加快剥离或重组。雀巢若能快速清理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于营养健康与宠物食品两大增长引擎,在中国等关键市场做深本土化,有机会成为‘敏捷型巨头’。而这一转型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敏捷的领导力、清晰的战略定力与高效的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