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王力】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瑞士央行——瑞士国家银行(SNB),近年悄然成为科技股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最新披露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文件显示,该行美股持仓规模已达1670亿美元,接近瑞士GDP的1/5,持仓覆盖超过2300家上市公司。
更引人注目的是,仅苹果、微软、亚马逊、Meta、英伟达、字母表、特斯拉等科技七巨头,就占据了其516亿美元的投资仓位。其中,苹果持仓近100亿美元,而对英伟达的投资更是超过110亿美元。
随着其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至8550亿美元,瑞士央行已然可与新加坡、卡塔尔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比肩。国际管理学院(IMD)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阿图罗·布里斯对此评论道:“瑞士央行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主权基金的角色,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参与企业治理——这一切只是为了有效管理货币储备。”
应对本币升值的非常规策略 瑞士法郎长期以来被视为全球避险货币,在国际动荡时期常常面临升值压力。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大量资金涌入瑞士,持续推高法郎汇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其表现始终位居世界主要货币前列。
然而本币过度强势也会带来挑战,不仅可能引发通货紧缩,还会削弱出口竞争力。为此,瑞士央行采取了一项特殊策略:定期出售法郎、买入外币,以抑制汇率过度上涨。
6月30日瑞士央行持有的美国股票持仓情况,英伟达、微软持仓量达100亿美元以上,随后分别是苹果、亚马逊、字母表、元、特斯拉
瑞士Safra Sarasin私人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尤尼乌斯指出,这一做法与其他主要央行截然不同。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通常通过购买本国债券来调节市场,但瑞士债券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其庞大的资产配置需求。
因此,瑞士央行将大量资金投向海外债券和股票市场,这一被分析师称为“对外量化宽松”的操作,也使其不知不觉成为美国科技板块的重要投资方。
灵活调仓,紧跟市场趋势 目前,瑞士央行约87%资产为外币形式,包括约三分之二的政府债券、10%的公司债和25%的股票。
尽管整体策略偏向被动投资,该行却展现出灵活的操作手法。IMD数据显示,2023年其尚未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股票,但到2025年已建立起超过20亿美元的头寸。
今年6月,在瑞士央行持有的美国股票中,持有的英伟达股票的量和价均位居第一
与此同时,该行大幅加大了对英伟达的布局,持股数量在两年间增长超过六倍。从2023年3月到2025年3月,持仓价值飙升175%以上,部分归因于主动增持,也受益于该芯片制造商股价的迅猛上涨。
同期,虽然Meta和Netflix持仓数量有所减少,但因股价上涨,总投资价值仍显著增长。类似情况也发生在Palantir Technologies,持股减少却因股价翻涨带来8倍的市值增长。
高回报伴随高风险 股市投资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隐藏风险。2022年和2023年,因资产价格回调和汇率波动,瑞士央行曾遭受数十亿美元损失。
今年上半年,受美元走弱影响,其外币投资组合再度亏损153亿瑞士法郎(约195亿美元),引发市场关注。
苏黎世EFG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斯特凡·格拉赫透露,这类亏损不时引发学界和政界对央行投资策略的讨论,甚至有人提议将部分资产交由专业管理机构运作,以追求更高回报。
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现有体系仍具优势。尤尼乌斯强调,外包投资可能削弱资金灵活性:“流动性下降将影响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敏捷度。”他举例称,新冠疫情后瑞士央行能够迅速调动外币资产、回购法郎,有效缓解通胀压力,“改变现有机制并非明智之举”。
尽管瑞士央行对此不予评论,但其官方网站指出,主权财富基金模式同样需面对与货币储备类似的汇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