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观察者网 齐倩 编辑/冯雪】 “我一篇有关奶茶的文章,引起了创意写作老师的兴趣。这位40多岁的美国白人女性邀请我去西雅图当地的一家喜茶店。她想喝奶茶很久了。她告诉我,这家店刚开店时非常火爆,吸引了大批当地人,当时经常要排队三四个小时。” 
 近日,90后作家、消费品行业分析师张璇与观察者网对话时,侃侃而谈奶茶在自己、亲友的生活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她说,她的老师很喜欢中式奶茶,当时喝了一杯又一杯,还特地下载了APP。 
 “从消费者行为学出发,让顾客愿意下载APP特别难,”张璇回忆道,“看到我的老师决定下载喜茶APP时 ,我就一个想法——中国奶茶真厉害。” 
 2025年3月,纽约时代广场一家“喜茶”奶茶店前顾客大排长龙 视觉中国 
 东京涉谷,当地人在CoCo(都可)奶茶店前排队等候 社交媒体 
 从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后,张璇专注于食品研究。她告诉观察者网,早在留学期间,她就注意到中式奶茶的“出海”现象,并萌生出撰写一部奶茶“简史”的想法。 
 经过两年准备,她在2025年初完成了《奶茶出海——新中式茶饮品牌的全球扩张》。据她观察,短短几年,奶茶完成了从本土繁盛到全球化扩张的过程。 
 有观点认为,奶茶出海某种程度上是一场“认知革命”,影响消费者习惯。张璇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出海过程,温柔但深刻地重塑了全球消费文化、味觉心理。她举例说,白人以往点单时习惯说咖啡加多少杯糖浆,但现在已经学会了说奶茶要“几分糖”。 
 同时,张璇也不回避讨论奶茶出海时承担的文化与价值观内涵——是饮品,但也具有政治性。 
 张璇提到,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中餐在西方语境中只是“便宜好吃”;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更系统、更精致的中餐形式进入北美市场,并挤进了当地主流的“精致餐饮”(fine dining)序列。 
 2016年4月,时任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现身纽约奶茶店 视频截图 
 “奶茶年轻时尚,主打日常消费,跟芯片、汽车、国防这些领域没法比,”张璇打趣道,“你很难想象哪个美国政客会在国会质询时问,‘你为什么还在喝中国奶茶’,对吧?” 
 张璇认为,奶茶等食物可以抵消偏见,但作用有限。 
 “奶茶可以是一个入口,但不是终点。”她总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