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综合英国Aviation网站、国际旅游行业媒体《旅行与旅游世界》等媒体日前报道,随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广州、澳门等城市的大型机场基础建设的完善和航线扩增,中国的机场城市群正在重塑全球连通性,并在全球航空运输领域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
报道称,连通性对国际航空业发展至关重要,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迪拜国际机场、哈马德国际机场等在枢纽运营方面表现优异,这些机场能够管理大量客流,同时保持高效的区域连接。近年来,中国机场城市群的发展和枢纽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加速了全球航空旅行的变革,增强了对乘客出行和商务往来的便利性。
上半年中国大湾区机场城市群表现出色 上述媒体报道提到,中国机场城市群的崛起提升了全球城市连通性指数,为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了更高的航班频率、多样化的航线选择及更广泛的国际目的地连接网络。尤其是像北京、深圳、香港、澳门、上海这样的城市,其航空通达性使得这些地区能够处理更大的旅客流量,同时保持顺畅、高效的运营。它们不仅在航线和航班数量上表现亮眼,更是在旅客出行服务方面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和便利的旅行体验。
旅客在白云机场一处值机柜台办理乘机手续。白云机场微信公众号
全球航空业连通性的提升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相连,而中国这些机场城市群未来将成为全球旅行的新枢纽,任何旅行者都可以从世界的任何角落毫不费力地到达这里(中国),也可以从这里(中国)到达世界的任何角落。
上述媒体的报道称,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湾区机场城市群表现出色,各机场的客流量持续增长,广州和深圳在该地区的航空业增长中处于领先地位。
相关资料显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上半年累计保障航班26.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达4003.6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0%和9.2%;货邮吞吐量116.9万吨,同比增长2.0%。其中,国际及地区业务表现尤为亮眼,航班量5.8万架次、旅客量818.9万人次,同比增幅分别高达16.1%和22.9%,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此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联合国内外航司,成功新开或加密多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推动每周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往返频次突破1600架次,航线网络覆盖93个国际及地区航点。
暑运期间(7月1日至8月31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预计接送旅客约146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23.5万人次,同比增长6.3%;预计航班量9.6万架次,日均1544架次,同比增长6.0%。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今年上半年客运吞吐量达到3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9%;货邮吞吐量达到98.3万吨,同比增长14.1%;航班架次达到22.1万架次,同比增长约7.2%,均创下了机场开航以来同期新高。
国内航线方面,深圳机场上半年增开至新疆石河子、甘肃陇南、广东湛江、宁夏中卫等4条国内航线,重点布局西北方向的航点,国内客运通航点达到约130个。
国际及地区航线方面,深圳机场上半年联合航空公司新开或加密了往返万象、墨西哥城、利雅得、新加坡等1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深圳机场上半年的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达到305.4万人次,同比增长30.7%;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量超2万架次,同比增长26.1%。
根据香港机场管理局7月22日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香港国际机场客运量为2940万人次,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加16.5%,飞机起降量同比上升10.1%至192365架次,货运量同比增加1.9%至240万吨。受转机及过境旅客量增长带动,6月客运量同比上升11.2%至476万人次,飞机起降量为31235架次,同比增长5.6%。
中国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称,大湾区机场群的表现得益于该地区的经济活力和互联互通的改善;广州和深圳客流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这两个城市较高的商业活跃度以及大众对旅行的强劲需求。
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城市群形成“1小时经济圈” 观察者网了解到,上半年京津冀机场群同样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从“龙凤呈祥”的北京“两场”,到渤海之滨、燕赵大地的津冀“双翼”,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上半年,北京首都机场集团(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运输起降架次分别达1.09亿人次、116.6万吨,73.6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4.4%、5.4%、2.6%,保障国际及地区旅客1231万人次,同比增长20%;北京两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2%。
其中,大兴机场暑运日均客流量超15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8.51%,国际及地区日均客流量维持在1.76万人次高位;日均航班量约986架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7.86%。
旅客在北京大兴机场过安检闸机。中新社
根据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7月28日发布的数据,天津机场上半年累计完成运输7.22万架次,旅客吞吐量981.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4万吨(同比增长0.3%)。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7月16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河北地区唐山机场和邢台褡裢机场上半年表现出色。其中唐山机场累计完成航班2434架次,旅客吞吐量29.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8%,完成货邮吞吐量302.92吨。作为新建支线机场,邢台褡裢机场自2024年7月18日正式通航以来,不断织密冀中南“天空路网”,截至今年 6月26日,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创造了日均客流近400人次的记录,为地区的产业升级、招商引资、旅游发展等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对观察者网表示,中国机场城市群的发展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形成“1小时经济圈”,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转移活动),快速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同时,这些机场群通过加密国际航线,极大地带动区域内周边省份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
“机场城市群也重构了城市区域功能,如北京顺义航空城通过空港经济区集聚航空制造、总部经济,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发展引擎。”韩涛说。
“打破传统航空枢纽以欧美为主导的分布格局” “我国目前有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机场城市群,2024年,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旅客吞吐量合计达7.41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50.7%。”韩涛介绍,其中,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广州白云、成都天府四大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均超1亿人次,稳居全球前列。成渝机场群增速最快(33.6%),突破10%的全国占比,成为“第四极”。
韩涛说,“这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线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中心。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机场群持续加密中东、非洲等航线,成渝机场群不断强化与东南亚、南亚的空中连接,已经形成‘空中丝绸之路’骨干网络。”
一架东方航空C919客机正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中新社
根据上海海关的报告,2025年上半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境旅客同比增长23.44%,达1825.74万人次,进出境航班11.6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5.2%。上海虹桥机场上半年累计旅客吞吐量达到2461.2万人次,累计同比增长4.8%,单月旅客吞吐量达407.7万人次,同比增长5.1%。
在长三角地区,南京空港口岸出入境航班9793架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6.87%和7.27%,此外,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航线处于稳步恢复与加密态势。
《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南京将全面建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区域共享的海陆空运输网络,成为要素集聚程度高、区域辐射能力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根据航班管家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 2025上半年杭州萧山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2437.9万人次,增长率为4.6%。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合肥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11.5万人次,同比增长2.7%;预计合肥机场暑运期间起降航班将达到2万架次,日均约321架次,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265万人次,日均4.3万人次,有望创历史新高。
《民航局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快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为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相关资料,今年上半年,成都双流和成都天府两座机场旅客吞吐量共计4350.4万人次,同比增长2.9%,货运吞吐量57.2万吨,同比增长22.7%。今年以来,成都先后新开、恢复和加密直飞马德里、巴黎、雅典、槟城、迪拜等国际定期客货运航线,基本形成通达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际骨干航线网络,实现亚洲主要航点全覆盖。9月26日起,还将新开直飞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航线,恢复直飞日本札幌航线等。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达105.98万人次,同比增长36%。今年以来,新开或恢复直飞莫斯科、东京、古晋、高雄客运航线,加密直飞首尔、大阪、曼谷等客运航线,通达西雅图、伦敦、莫斯科、悉尼、迪拜、东京、曼谷等城市,形成覆盖北美、欧洲、大洋洲、中东、日韩及东南亚等主要城市的国际航线骨干网络,该机场到今年底将扩容国际(地区)航线超40条。
“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将打破传统航空枢纽以欧美为主导的分布格局。”韩涛介绍,“上海浦东机场连续9年货邮吞吐量全球第三,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二,而成都、重庆等西部枢纽通过‘空中丝绸之路’连接中亚、欧洲,形成‘东西双向互济’的航空通道。这种多中心化的网络布局,将推动全球航空资源配置更加均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与国际航空市场竞争的新机遇。”
韩涛表示,总体来讲,中国机场城市群的崛起,以“多边协作”推动航空业包容性增长,为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中心主义的发展范式。未来,随着中国世界级机场群进一步国际化,中国或将成为全球航空运输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